当前位置: 首页 > 师长寄语 > 正文

于风政:补上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课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29日 点击次数:


补上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课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研工程”启动仪式上的致词

于 风 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我们在这里做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就是宣布我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研工程”正式启动。十五年前,珠海分校初创,我就建议学校把中国传统文化列为全校学生的必修通识课,不被接受。我建议把孔子塑像安放在学校广场正中,结果被放到励耘楼后面那个旮旯里去了。学校的事我说了不算,但我还能主导法政学院。我们学院自建院之日起,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选读列为各专业学生的必修通识课,4个学分,先后请著名学者晁福林先生、郭齐家先生执教。郭先生在我院执教十年,深受爱戴,课程很受欢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在全校甚至全国带了一个好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积极传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年初,中央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要利用这个有利时机,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

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思想认识最重要。在座的老师、同学和我一样,几十年来我们所受的教育是高度肯定“五四”新文化运动,完全否定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儒家学说是为封建专制服务的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几乎是不容怀疑的结论。对于今天再次倡导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不少人觉得惊讶、困惑和不解。我今天没有时间详细回顾一百年来国际竞争、政治革命、社会变迁、文化演变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我只是要说,今天,我们必须重新认识、重新肯定、重新学习和传承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既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在业已开始的世界范围的文明竞争与文明冲突中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如果我们忠实于历史与事实,就不得不承认,鸦片战争以来的170年,西方文化是推动中国进步的主要文化动力。不引入西学,不学习、不借鉴、不吸收西方文化,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社会都不可能有今天的进步,也决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但是,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贫富悬殊、道德崩坏、政治腐败等社会矛盾、社会问题极为尖锐突出的时候,我们审视自我,探求社会问题的根源,寻找治理处方的时候,不得不痛苦地承认,我们的社会,从精英到大众,并没有真正接受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在中国没有扎根,又丢掉了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华民族几乎失去了文化的自信和自我,成为没有文化根基、没有精神家园、精神支柱、精神归宿的漂泊的民族。我们不禁要问:中华民族的复兴,难道仅仅是GDP的增长、财富的增加、经济的复兴,而不包括文化的进步、文明的复兴和全民族道德情操的提升吗?回答显然应该是否定的。

习近平总书记是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给予传统文化最高评价的领导人。他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独特的价值体系,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的精神活动、理性思维和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其中具有时代价值的核心精神就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丢了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就会失去根基,在激烈的文化竞争和文明冲突中,还能生存吗?不能!

所以,今天我们要说,研读传统文化经典,是每个中国知识人的基本功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每个中国人的立身之本。我建议各位抛开“糟粕”与“精华”的套话与争论。入门经典都没有读过、没有读懂,何来谈论“糟粕”与“精华”的资格?文化要与时俱进,传统文化要根据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换”,不读、不懂,何以能实现“创造性转换”?因此,读书是前提、是基础。过去缺了这一课,今天我们大家都要补上。所以,我们这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研工程”,本质上就是“补课工程”。

学习传统文化,法政学院要带头。为什么呢?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道德本位,是道德与政治相交融。“修齐治平”,就是以个人的道德修养始,以国家的善治终。我们学院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高度契合。我们现在的教学,多数课程的理论框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大都来自西方,是西学为主的教育。我们长期忽视传统文化中的学术资源,使课堂成为西学的一统天下,不经意间就会形成了无视和轻视中华民族辉煌历史与文化的倾向,损害了我们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读一读《论语》、《孟子》,再读一读《理想国》、《政治学》,我们的古人先贤的政治思想与西方不是高度相通的吗?读一读《韩非子》,韩非关于政治与道德相分离的思想比马基雅维利早了1700年!只是没有翻译成英文、介绍到西方罢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宝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重新发掘、重新学习,开创一个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新时代。

我经常说,不学习传统文化,就无法理解中国人、中国社会和中国政治;学法律的,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法官、好律师;学管理的,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学社工的,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社工,为什么呢?因为你不可能理解中国人。我举个例子。

这几天的社会热点是山东于欢“故意伤害案”。于欢在他母亲受到讨债者的极端侮辱时杀了人,法院判他无期徒刑。据《新浪评论》报道,这个案件23日报道,截止到26日上午12点,全国有1.6亿网民发声,其中91%的人认为判决荒唐,于欢无罪,真可谓铺天盖地,民意汹汹。看了判决书和报道,我的第一反应也是于欢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应作无罪判决。为什么呢?罪犯非法拘禁他人,限制于欢和他母亲的自由,甚至当着于欢的面对他母亲施以极端的侮辱和侵犯,完全冲破了人伦的底线。在求助警察无效以后,于欢除了以死相搏外别无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他可以行使无限防卫权。

在中华民族经由长期的血缘宗法生活历史而形成的心理-情感结构和伦理观、道德观中,百行“孝”为先,“孝”居于绝对的、第一的、最基础的地位。“孝”是基本的人伦,“孝道”就是“人道”。由“孝”而建构家庭伦理,由家庭伦理扩展为社会伦理,最后扩展为政治伦理。什么是基本人伦呢?就是人与野兽的区别。山东人有一个传统:骂人不能辱及先人,辱及先人就要拼命,你不拼命,邻居、朋友们是看不起你的。罪犯把生殖器放在于欢母亲的脸上肆意侮辱,天下之奇耻大辱,莫此为甚了,任何人都会、都应当以死相搏,否则他就是天大的不孝,就沦落为禽兽了,所以。于欢奋起杀人,不但是保护他的母亲,也是捍卫他做人的权利。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人伦底线。这种人伦,早已沉淀为中国人的基因。

最近我正在看《礼记》。《礼记.檀弓上》有一段话,说的正是这个问题。“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翻成白话就是:“子夏问孔子:‘对杀害自己父母的仇人,该怎么办?’孔子答:‘睡在草垫子上,枕着盾牌,不做官,决心不和仇人共存在世上。在集市好或衙门里遇到了,即使赤手空拳也要和他决斗。’”[长春出版社:《五经全译》,1992年10月版,第823页] 所以,“辱母杀人”,在中国是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历史上,发生这种事情,有的朝代会褒奖,有的朝代会轻判,民国会特赦。现代的法律,也必须以自然法则为基础。聊城中院这位法官判于欢无期徒刑,纵然找出一千条理由说他不符合正当防卫,这个判决都是荒唐的、不能成立的,因为这个判决,突破了最基本的人伦底线,决不会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它的社会后果是灾难性的。这个判决要是真符合法律,那法律是荒唐的;你要说这判决符合法理,那法理就是荒唐的,因为法律与法理来自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与人伦道德底线相悖的东西,不是荒唐的么?

聊城中院这位法官相当昏庸。他既不懂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更缺乏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根本不理解“孝”在中国人的人伦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不理解几千年形成的与“孝”道有关的自然法则和法律文化传统,不懂得法律的根本在于顺应基本的人性与伦理,这正是儒家文化处理人性与法律之关系的基本准则。我甚至可以大胆地猜测,这位法官根本就不懂得“人伦”二字的含义,更不懂得人伦对于维系人类社会的结构与秩序的意义。所以,业不专精的法官很可怕,缺乏基本文化修养的法官同样很可怕。由此可见,学习传统文化是多么重要!

以往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着重于对学生的要求。这一次我们叫“教研工程”,意在促进教师的学习,以教促学,以学促教,学教结合,师生互相激励,共同营造学习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我们聘请郭齐家先生、王德胜先生作为我们的顾问。郭先生以后常住北京了,但王先生常住珠海,他是研究国学的老一辈著名学者。我们聘请鄢圣华副教授为学术总指导,他是国学研究的一代新秀。希望全院教师,无论老少,都要努力读书,争取经过三年左右的努力,补上传统文化这一课。法政学院既要以开放包容的精神积极学习、研究和传播有益的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也要以无比的虚心态度认真学习、研究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个现代教育团体应有的风范和品格。近代广东的崛起,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合与推动的结果。这个优良传统,我们要弘扬光大。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们法政学院历来强调独立精神。在对待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我们要坚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不要受外界变动不居的政治与社会氛围的影响。学习传统文化,要持之以恒地,长期坚持,坚持数年,必有收获。

祝大家读书努力,学业有成!谢谢!

 

于风政

2017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