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长寄语 > 正文

于风政:慎重选修通识课

 发布日期:2014年10月15日 点击次数: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源自美国,原意为一般的、普遍的、综合性的教育。美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已有百年历史,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引导学生系统研读涵盖哲学、文学、历史、宗教、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以便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以来人类文明的发展。时间一般持续两年。通识教育使学生涉猎不同学科,丰富人文知识,增进对人类文明的理解,提升历史与文化修养,促进道德、情感、理智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人。

香港的大学把通识教育称之为“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博雅教育”又称之为“自由人的教育”,据说来自古希腊。“博雅教育”的内容仍然是以人文领域的经典著作研读为主,突出文化与文明教育的特点,目的是培养具有广博知识、良好修养、优雅气质的文化人。自20世纪90年代起,通识教育开始受到我国大陆地区大学的重视。

通识教育的目标要通过课程来实现。按照通识教育的思想,通识课程应当以人文领域的经典著作研读为主,学生应该主要选修哲学、文学、历史、宗教、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的课程。可是,今天上午我看到上学年本院学生选修通识课的统计时,大吃一惊!请看:

《金庸与港台湾新武侠小说》,16人选修;

《普通话与口语能力》,8人选修;

《成功的社交谈话术》,8人选修;

《国际象棋与棋文化》,5人选修;

《经典二战电影赏析》,34人选修;

《经典英文歌曲文化解析》,31人选修;

《汽车驾驶技术与交通安全》,1人选修;

《汽车文化》,3人选修;

《养生保健》,14人选修;

《印度电影及音乐赏析》,29人选修;

《宇宙学前沿》,29人选修;

《花卉栽培与保鲜》,9人选修;

《人体奥秘》,6人选修;

《世界地理与国际旅游》,16人选修;

《营养与健康》,10人选修;

《食品营养与安全》,31人选修。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恕不一一列举。

上面这些课程,与本来意义上的通识教育,粘边吗?它们可能包含一定的知识,但是属于通识教育的范围吗?同学们选择这样一些课程,除了混到学分以外,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通识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因此应当比专业课更基础、更艰深。每一个有决心提升自我的同学,都不应该选择这样一些混学分的课程,除非你有非常特殊的情况。

大学四年决定人生未来,分分秒秒都不能耽搁;大学四年花费至少12万,1个学分的成本是750元,这都是父母的辛苦钱、血汗钱。希望同学们珍惜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时间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因为时间是一维的,逝去更不再回来。

学校的通识课有几百门,无论提供怎样的课程,最后都由学生自己选择。课程选得不妥,不怨学校。学院在同学们入学时是向大家作了说明的,可能许多同学刚入校,还没有进入状况,没有在意,或不够重视。也不排除有些同学懒惰,就易避难,以致出现这种状况。

大一新生是有学业导师的,导师有指导新入校的学生正确选择通识课的责任。希望各位老师要负起责任。学院既会加强通识课的选课指导工作,同时也会积极鼓励和安排本院的教师开出真正符合通课教育宗旨的课程。

(于风政,2014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