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长寄语 > 正文

于风政:多到外面看看

 发布日期:2013年11月15日 点击次数:


11月11日至13日,我和肖杰、孙宏友、杨志伟等三位老师访问了台湾。这次访问的主要任务,是依据既有协议,对我们和静宜大学的社工联合培养项目进行评估,确定是否继续延续这个项目。除此之外,顺便访问淡江大学、东吴大学,考察颇有影响的、由静宜大学社工系的教师创办并运营的台中福气社区关怀协会,这算是一个产学研相结合的项目。

我第一次到台湾,是1998年受教育部指派,和中国人民大学外事处长、现任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老师一起带领由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组成的大陆第一个研究生访问团共18人访问台湾(我当时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管理处处长)。从那以后,这是我第五次踏上台湾的土地。随着对台湾的了解,我越来越觉得,同学们利用各种机会,特别是我们学院与静宜大学的合作项目提供的便利机会,去台湾学学、看看,实在大有好处。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只读书不行路的人,很容易成为书呆子,因为他很难知道书中所说是真实还是谬误、外面的世界是精彩还是灰暗;只行路不读书的人,可能是有眼无心的人,他对世界和社会的理解,很容易停留在不识字的工人、农人的水平上。读书,要读不同流派、不同倾向的书,行路要看不同的风景,接触不同的人群。读书与行路,其实是理性与感性交互验证的过程。单纯的理性和感性都会骗人。对人对事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只能在理性与感性的交互作用中方能切近真实。

以我个人的体认来说,中国域内,最值得看的地方是西藏、新疆和台湾。看到西藏那艰苦无比的自然环境,我们方能懂得藏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宗教对藏人的生活和生存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看到新疆十数个民族生活在一起,多种文化并存、交融、冲突,方知建立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团结和和谐是如何重要,实现这个目标又是何等艰难!到了台湾,了解它的曲折历史,看到它在与大陆人同种、文同源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的制度、体制与文化,方能知道华人社会并不必然地是文化、政治与社会落后的地方;顺应世界潮流,珍惜传统文化,同样可以创造出不亚于西方的政治、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当然,通过台湾的例子,我们还会知道,民主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拦,但民主若流于民粹,对国民和社会也不是一件好事。台湾的发展,有经验,也有教训。

夏虫不可以语冰,因为夏虫入秋即亡,不知天有四季;井底之蛙不可以语大,因为在井底之蛙的眼中,井口之大即是天空之大;终生锁在深宫的帝王,不知民情民生,因为奏章上的文字多是谎言,皇帝怎知茅草可以挡雨、树皮可以遮寒、杂草可以充饥?自古以来,有思想、有作为的人,无论是文学家、艺术家还是政治家,无不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人。就今日而言,从政、从商、从学,若想有所作为,岂是足不出户、久居斗室、天天看书、夜夜做梦即可达到的?多到外面走走、看看,能打开视野;认真比较和思考,能够改善自己的思维,开阔自己的思路。视野宽了,知识多了,思维活了,有助于激发和提升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独立与自主是人的重要价值所在,也是人走向成功与幸福的重要条件。

如此说来,我们学院经过努力开拓所建立的与美国、台湾等地方的各种合作项目,尤其是我们与静宜大学的合作项目,同学们应当充分利用,其意义就不仅仅限于专业的提升了。(于风政,2013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