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 奉献育人才
——在法律与行政学院建院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于 风 政
(2013年3月30日)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庆祝法律与行政学院建院十周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法律与行政学院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十年来给予我们热情关心和支持的珠海市各有关部门、珠三角各地各界各行各业的朋友们,向校本部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与刑事科学研究院,向全体学生家长,向本校的各位校领导、部门领导、兄弟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法律与行政学院2003年3月成立,9月招生,设法学与行政管理两个专业,2009年增设社工专业。十年来,全体教职员,无论年过花甲、老当益壮的知名老教授,还是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青年才俊,都怀着一颗对民族对社会对青年高度负责、对教育事业无比热爱的心,紧密团结,勤奋工作,使学院从无到有,不断发展,逐步成长为一个有明确的教育理念、有基本的师资队伍、有良好的学风院风、有初步的办学特色的教育团体。十年来,我们共招生4426人(其中双学位学生1141人),毕业学生2538名(其中双学位生794名)。按照时下流行的衡量办学水平的各项指标,如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毕业生考研与出国深造的比例、司法考试通过率、公务员考取率、社会反映与评价等等,我们稳居二本学校前列,司法考试通过率等重要指标与不少一本学校相比毫不逊色。上年度科研经费总额达到160万元,开始承接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大量的横向项目。我们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对外合作,2009年9月起开设英美法实验班,2010年9月与台湾静宜大学实行社工专业学生联合培养。我们的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科学研究、对外合作、社会服务都在不断进步。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团体,正在稳定成长。
回首既往,十年艰辛,一路走来,殊为不易。2000年创建、2002年开始招生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应运而生却又命运坎坷。当时,中国加入WTO,高等教育即将对外开放,国内大学产生了强烈的改革创新冲动。珠海制定了“科教兴市” 的战略,以宏大气魄,计划引进十几所国内外一流大学,打造中国南方教育高地。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北师大与珠海市决定,利用特区优势,合作建设一个国际化、开放式、高水平的教育园区,发展以中外合作办学为特色的高等教育。不料,2003年7月,教育部突然把珠海分校划为“独立学院”,打入“另册”,办学的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弥漫于全社会的庸俗物质主义、教育产业化的歪风,侵蚀和影响着这所新生的学校;官员腐败、贫富分化、司法与社会不公等日趋严重的社会与政治问题,非常容易使人们对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方向发生彷徨和动摇。这是一个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似乎又是一个物质至上的时代、一个不适合办教育的时代。
值得庆幸的是,法政学院的教师,与全校绝大多数同仁一样,面对办学中的艰难曲折,面对弥漫于全社会的极端功利主义、庸俗物质主义,始终立场坚定,头脑清醒,抱持高尚远大理想,不改为国育才初衷。建院伊始,我们就把凝聚教育理念放在第一位。我们懂得,少年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国家兴;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人民;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民族和国家;教育是意义重大、功德无量的事业;大学不能只教学生赚钱、做官,更应当引导学生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义不容辞的社会担当。本院的学生将来大都从事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教育思想更应当坚持全面发展、德育为先。对这个重大问题,我们时时思考,年年讨论,经常总结,不断加深认识,统一思想,经过十年努力,终于形成了有法政特色的教育理念,这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崇尚精神独立,抱持良心良知,追求民主法治,坚守公平正义;以仁爱待人,以诚信立世。本院自建院起就规定,学生必修中国传统文化4学分;既要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又要读四书五经,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融中学与西学为一体。这样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贯彻于教学活动和学生工作的整本规划和每一个细节之中。
我国的传统教育和改革开放前的苏式教育,突出的弊端之一,就是要求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整齐划一,不提倡、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更忌讳思想、学术、文化的自由与多元,因此,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缺乏创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自建院时起,就注意避免和克服这个弊端。我们始终自觉地致力于培养一种新的学风。我们倡导学生广泛阅读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鼓励无拘束的自由讨论;鼓励独立思考、独立探索,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教师尊重学生的见解与观点,不强求思想和观点的统一;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经常邀请各个领域的著名学者开设讲座,营造活泼、多元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依据兴趣自由组织社团和读书小组,在学术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活动中,增长见识,培养能力。经过多年努力,一种以“自由、开放、多元”、勤于探求新知、勇于追求真理为特点、符合高等教育本质要求和专业特点、有别于传统学校的良好学风,已经初步形成。这是我们办学十年的重要成功。
十年办学,我们还有一条重要的体会,就是任何时候都要相信学生。我们在二本和二B批次招生,但我们从来就认为,高考成绩与成长成才并没有必然联系。我们相信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本能地向往成长与进步,渴望信任与鼓励,希望成功与幸福。真诚地信任学生、热情地关爱学生,学生就会在教师的期许和教诲中健康成长。我们的学生可以低头无语地进来,但一定要昂首挺胸地出去。我们2007年才有第一批毕业生。现在,国内外最好的学校,国内顶尖的律所、顶尖的企业,都有我们的毕业生,有的学生从基层法院进入了省高级法院,更多的学生作为合格的公民、尽职的员工、有爱的夫妻、有孝的子女,健康、快乐地工作和生活。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十年来,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也始终一贯地给予学院和老师们极大的理解和支持。我要借此机会,代表全体教师,向所有的毕业生和在校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决定于教师。学院成立之初,师资缺乏。十年来,我们以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愿景为吸引,聚集了一批优秀青年,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缘、学位结构合理,爱教育爱学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有水平、有潜力的优秀教师队伍。十年来,先后有七八十位专兼职教师在本院工作。学院的每一点进步,都饱含着他们的心血。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本学院的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赵中孚先生、吉林大学法律系前主任龙斯荣教授、江苏省高级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刘天兴高级法官,向多年来一直为本院和全校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郭齐家教授,向每一位为学院的建设和进步做出过贡献、仍然在职或已经离职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中国有一千多所大学、数万个院系,我们不愿意、不甘心做数万分之一。成为一个有水平、有特色、有影响的优秀教育集体,是我们法政同仁不变的目标。我们深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过去十年,我们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未来的路仍然艰难与漫长。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我们要牢记教育的使命和教育工作者的担当。一个民族的延续和振兴,一个青年的发展与成功,从根本上来说,都要靠教育。珠江口西岸地区、大香山地区,近代以来,人才辈出,引领中国进步,主要原因,就是这个地区的青年最早接触西方文化,最早接受现代教育。今天,中华民族的真正崛起,已经不在于经济,而在于科技与文化,科技与文化的进步,取决于教育。献身教育,就是献身于人民幸福,献身于民族复兴大业。我们法政的教师,将永远把教育当作最大的善业,为之奉献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与心血。
我们要坚持全面发展、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我们要引导学生加强全面修养,我们的学生,在恪守家庭伦理、遵守社会公德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各个方面,都应当成为他人的楷模。法学的学生要牢固确立对法律的信仰,社工的学生要培育博爱的情怀,行管的学生要有坚守公平公正的信念。我们要通过阅读活动和多种教育途径,用中外优秀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学生,既继承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敬等传统美德,又能发扬甘愿奉献、勇于牺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道德,还要有西方文化倡导的智慧、正义、勇敢、节制、坚毅、大度、温文尔雅、亲近与追求真理、自信与宽容等美德,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论境遇如何,始终有一颗善良而伟大的灵魂。
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勇于开拓创新。我们要以开放的胸怀、虚怀若谷的精神,认真研究和吸取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展教育资源;加强教学建设,改善教学组织,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打造教育的优势和特色。
我们要坚持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办学方向。要鼓励教师和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更多地深入社会,深入实际,向人民学习,向社会学习,同时以自己的所学,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北师大珠海分校远离京师,偏居珠海;按照今天的评价体系,法政学院还在起步阶段,水平不高,影响不大,在外人来看,我们也许不应该有什么宏图大志。但是,我们不这样看。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古代还是近代,社会的巨大进步,从来都与新教育新思想的发生紧密相连。高官必出于京师,商贾必出于集市,新教育新文化却常常发生于荒野。一个多世纪以前,广东最早有了新教育新文化。当时谁能想到,竟是一批来自岭南蛮荒之地的人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专制,走向了民国?又有多少人预见到,中国近代几乎所有的新思想新文化新经济新科技新事业竟然主要由广东人来引领?谁又能否认,最近35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广东是最重要的排头兵和推动力?事实摆在这里,谁敢断言我们这些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人在历史上必定无所作为?“昔有南海西樵山,今有珠海凤凰山”,这是我们的宏愿与气概;遵孔夫子之教诲,步陶行知先生之后尘,以教育为荣,以教育为乐,以十年为一小步,积五十年为一大步,不求名利,不计甘苦,不为欲望所诱,不为外物所移,不求个人闻达,只求有益于学生、社会、民族和国家,这是我们的操守。真心办教育,努力办好教育,无愧于大香山地区的历代前贤、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无愧于脚下这块神奇的土地,这是我们的追求。
最后,让我再一次对过去十年给予我们信任和支持的党政机关、社会各界、校内校外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且希望和相信在以后的岁月里仍能得到你们一如既往的信任、批评和支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