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课中发现,许多同学不重视教科书的研读。课讲了一个多月了,书还崭新。我问“书读了吗?”有同学回答:“还没读过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很严重,希望同学们重视。
本科教育的特点,一是基础性,二是系统性,即它所传传授的知识是最基础或最基本的;因为“基础”和“基本”,所以它应当是系统的。本科教材正是基础性和系统性的学科知识的载体。本科的教与学,都应以教材为线索、为基础。学生要在老师讲授和辅导的基础上,认真地、反复地研读教科书,不但要读懂,重要的内容还要记住,才能系统地掌握这些基本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对你以后的学习构成必要的基础。如果你的基础知识是零碎的、不牢固的,进一步的学习与提升就会遇到困难。过去有些同学不重视法理学的学习,进入部门法学习后需要时时回过头来温习法理学,就是一个例子。
从教师这一方面来说,本科教学固然要以教科书为线索,不能完全抛开教科书另搞一套,但也决不能照本宣科。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与研究,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进行调整,都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老师一堂课可以讲教科书几十页的内容,有些讲课的内容跨了教科书的若干章节,但是,无论有怎样的变化,学生通读教科书,教师以教科书为考试考核的主要依据,是不能改变的。如果老师没有严格依据教科书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学生就不读教科书,只是课堂上听听,记几行笔记,时过境迁之后,你对这门课程可能不会留下任何的印象。如果有十门、八门主课是这样学的,你本科阶段的学习效果也许就谈不到了。
由于中国学术的进步,现在的多数教材质量是不错的。有的教材比较抽象,不好懂。不好懂也要读,硬着头皮多读几遍,也就懂了。
通读、读懂、熟悉甚至熟记教材,是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最低要求。我们倡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但前提是你已经或能够完成最基本的学习任务,那是比较高的要求。这个关系也要摆正。(于风政,2011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