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合作动态 > 正文

【台湾联合培养生】伦欣:台湾桃花源—我的台湾成长之旅

 发布日期:2012年03月05日 点击次数:


如果十年、二十年过去,回首我的大学生涯,我或许已很难记得什么是微积分、线性代数、贝叶斯公式,也或许早已忘记大学生涯中一直追求的高GPA,各种等级考试,但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在我的大学生涯中最精彩的篇章—来台湾的118天,这是一段珍贵的记忆,是我一生中宝贵的财富。

—题记

坐在计算机桌前,敲打着键盘,在台湾的经历犹如放电影一般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唯独感知到现在自己的状态,是如五谷杂粮般的难舍难分。我知道,100个小时之后,我与“你”的对话,将会隔着一道似乎“难以跨越”的台湾海峡,所以我决定现在就打开窗户,记录下我所呼吸的台湾桃花源。

虽然俗气,但我还是想界定一下来台湾的交换经历,它是一次深度旅行?是一次学习经历?还是一场丰富多彩的游园会?其实目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界定方式。在我的眼里,这片桃花源,是我20岁的成长之旅。

Taiwan “The First ”Series

来台湾读的第一本书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在台湾的所有课程中让我体悟最大的是陶蕃瀛老师的《行动研究》,18周的讲授让我颠覆了对主流研究方法的思维模式,让我重新思考什么是理论,什么是研究,究竟有没有价值中立,以及为什么要关注Action Research。传统的人类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研究与行动之间,存在着沟壑。用句有中国味儿的话来说,当我们惯于宣称“知行合一”的时候,往往忽视了“知”与“行”之间广阔而复杂的空间。行动研究给我了很多启示,给我自己一个行动的支点,它是让人们处理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需求,同时,自己做生产知识的主人。当我认识到这一点时,它的宝贵之处犹然而存。我开始读《受压迫者教育学》用心体悟研究的真谛,那是我在台湾读的第一本书,它让我读了整整七遍,才开始感受到这个世界是我们所参与的世界,现实是给定宇宙与人类身心互动协同创造的结果,我们通过眼睛勾勒而显现其模样,这种参与让我们与我们称之为大树,岩石,人,灵魂,等等others会合。最终,它带给我的成长是—

Come to know by ourselves, not to know the knowledge by others.

谢谢台湾,谢谢静宜,谢谢陶老师。

第一次参观台湾企业—铁碳feca集团

在静宜大学除了修读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外,我还选择了国企系、会计系、企管系的三个不同类型的管理课程。我本身的专业是行政管理,一门侧重于公部门的管理科学,企业管理学并不是在我所熟悉的领域。而在静宜修读这些课程弥足珍贵之处是开启了我对企业管理的兴趣。其中一门是由国企系的王友民老师教授的《策略管理》,由于是和大四的国企系同学一起上,在她们看来耳熟能详、见微知着的名词如B2B.B2C.OEM.ODM.STP等对于我来说都很陌生,所以课后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一点一滴的积累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参观中港路加工出口区最美丽的集团—铁碳企业,是一个转折点,我开始从深层探讨一个企业的事业来源、经营专注、策略发展与经营存在的种种矛盾与问题以及因应之道。实战体验让我获得的东西远远比主观臆测的知识记忆更深,影响更广。

最终,它带给我的成长是

Break through myself and unlock another potential field. 谢谢台湾,谢谢静宜,谢谢王老师。

第一次专题研究INGO—台湾慈济

非政府组织管理课程的小组作业开启我在台湾的又一次体验学习经历,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这个在全球拥有1000多万会员、400多万志工,在47个国家设有分会和联络处,曾援助过70个国家的INGO,从建立到现在不过半个世纪,却在台湾这篇土壤上发展壮大的如此迅速。慈济打开了我的好奇心,当我们来到花莲慈济的静思堂,才发现我已经被它的磁场深深吸引,又是一次改变,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对慈济的探索,影响最深的并不是它的同心圆管理体系,亦非证言法师克里斯马型的领导权威,而是这个慈善组织的所启发我的善念与人生思考,让我重新认识自己。大学之林,喻有象牙塔内之名,象征着高尚、纯洁与对学术的忠诚。但我还是太过“恋世”,所以一直与成绩、课业、人际关系……如影随形。“结庐在人境,耳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好像离我太远太远了,慢慢的我好像变成了一个“大远视”,获知的咨询广了,却望不见周遭了,凡事应当有其顺序,而非本末倒置。事实上任何善行都是从自己开始,是“个人”的善,而非“大众”之善,自身的品德提升,关怀身旁之事物,不舍近求远但非独善其身。

它带给我的成长是

The goal of a good deed is not to seek far and neglect what lies close at hand.谢谢台湾,谢谢静宜,谢谢慈济。

Taiwan “The Most ”

最沁人心脾的农家乐—台湾宜兰

台湾作家舒国治曾这样描写过宜兰:台湾宜兰偏处台湾东北一隅,是台湾最幽美的一块佳土,山水清旷,田野亲人,房子与稻田永远相邻,而远山时在眼帘,溪水尺寸正好,清澈流经城乡。

所言不虚,车一驶过雪山隧道,进入兰阳平原,满眼秀色,竹风兰雨顷刻间润泽脸颊与肺叶,当地生态农业区各家有机农场各有创意,符合乐活族的生态准则,山野打滚,田园寻乐,时刻拥抱大自然,这就是我想要的台湾桃花源,这是一次最沁人心脾的旅行。

我们沿着绿色隧道骑着脚踏车,看麦风和日丽,看麦绿水青山,乃过田岸,绿野行踪。东风农场的林文龙用了十年的光景,把自家柚子果园改造成了一个休闲农场。花香处处的柚树森林里躲着八色鸟、啄木鸟、朱鸢,于是带上我们的相机跟着老板钻进森连,捕捉鸟儿的表情。农场里遍植迷迭香、柠檬草等各类香草,用热水浸泡,颜色青碧,倒一杯来喝,郁郁香气沉入肺腑。女当家指导我们一屋子人做出美味的绿茶饼。天黑后,拿着小手电筒朝萤火虫森林深处走去,老板在道路两侧做了夜光石引路,不时打开手电筒,照到溪水里,指点我们看各色青蛙,留心听取蛙声一片。走到深处,见流萤点点,时弱时明,屏住呼吸,多少年已不见如此梦幻的情景,童年夏夜的美好回忆一一在眼前回放。

虽然再也回不去儿时那无忧无虑的光景,但仅仅留在脑海偶尔的翻阅却是那样的丝丝入扣,回味无穷。我放不下宜兰,舒适中的点点精致;更放不下我们,欢愉中的深深友谊。我永远不会遗忘这段最美好的光景,谢谢台湾,谢谢宜兰,谢谢瑞穗,谢谢东风农场,谢谢面馆老板娘—我的河南老乡,台湾桃花源,我真的无法再爱你多一些。

想把最后一段文字留给我想要感谢我的母校、法政学院、静宜大学国际事务处、社会工作与儿童少年福利系、盖夏学苑修女、杨老师,谢谢你们的努力让我的赴台交流之行得以顺利开展并让我拥有如此有意义的成长之旅,在此致上学生由衷谢意。祝福静宜大学越办越好,祝福盖夏的所有家人幸福平安,祝福所有的老师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枫缘如丝,我会把这份爱永留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