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子风采 > 正文

留英之路——朱翌(12行管)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02日 点击次数:


自从九月踏上了不列颠这片土地之后,生活变得妙不可言。

经过两周短暂的适应之后,紧凑的课程随之而来。授课不多,但是课后的阅读量大得惊人。尤其是每周的seminar(国外一种研讨会形式的课程),只有在课后详读了当周的阅读清单之后,才有可能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者回答同学和老师向你提出的问题。作为为数不多的中国学生,想要用英语流利地表达一个学术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课上一分钟,课后可能需要几个下午或者几个晚上的学习与钻研,才能与英语为母语的同学相对流利地交流与讨论。

如果课堂是吸入式教学,那么期中和期末的三篇论文,完全得靠平时的总结与思考,以及每天重复看阅读清单上的每一篇文献。虽然文章内容里,自己发挥的空间很大,但是英国的论文格式与国内高校的论文要求则完全不同。打破旧有的论文写作框架,再快速吸收完全新的写作模式,对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没有上过学校的语言课程,听说读写方面都得自己摸索,并且强迫自己快速习惯并且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因此,写论文期间,我发邮件询问老师,与身边较好的中国同学讨论,向英国同学讨教,确保自己的格式是正确的、符合学校要求的。

最幸运的是,我遇见了一位中国导师。她是一位博士,学院里的中国学生都亲切称她为“柴妈妈”,虽然她已经在英国生活了十几年,但是她仍然保留了中国老师的特征与品质:关心学生,待人和蔼。课堂上的咳嗽,都会引起她的注意,课后便询问你的身体状况,叮嘱我养病的同时也不能丢下课业。能在这里遇见这样一位老师,实属我的幸运。

我的学校在约克,是一个中世纪的古城,静谧优美,闲适平和。在课余时间(一般只有周末),约上朋友去市区购置一周自己所需的食材与日常生活用品。独自一人在外求学,固然学习不易,但是每日三餐也令人头疼。学校食堂中餐不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成为我的格言。不会做饭的我,来到这里三个月也算是锻炼出了一点厨艺。英国人做饭其实也很讲究,美食也有很多,但是毕竟放不下已经吃了二十年的中国菜,那是家乡的味道。中秋节的朋友聚餐,让我有了家的感觉,不禁联想起了本科时期,与室友聚餐的画面,那时觉得中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每逢佳节倍思亲,月亮还是同一个月亮,但是因为时差,让我和国内的亲朋好友不能同时同地欣赏了。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用空间记录回忆,而音乐则用时间记录生活。眼前的建筑,记录着英国的历史,唯有音乐能让我带回国内,让我回忆起国内的点点滴滴,让我不忘记亲人的嘱托和朋友的祝愿。

经过这几个月的学习与生活,给我的最大感触就是感恩二字。我很感激本科时期学校与老师的培养,对研究生课程能有一个理论基础,对现在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感恩家人的支持与理解。人们都说出国留学像是一场冒险,也是一项投资。既然是冒险,那就得敞开心胸去接纳生活中出现的一切人和事。虚心、用心向身边人学习,学习英国人好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关注国际新闻,分析政治现象;利用假期去周边国家游历,增长见识,看没见过的风景。既然是投资,就必须好好规划这一整年的学习与生活,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有意义,广交朋友,发挥自己兴趣爱好,让这一年不虚度,因为这个时期是知识积累的绝佳时期。

关于接下来的几个月,我想努力把课程学好,利用课余时间,与朋友结伴旅行,顺利毕业。

我喜欢接受新的知识,新的环境。出国留学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所以来英国学习,每天就像活在梦中。因为从小喜欢看英剧美剧,所以又像走在剧中的场景里。英国是个学习的好地方,希望能在这里收获青春里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