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子风采 > 正文

伍锦松—选择伴随成长

 发布日期:2013年10月10日 点击次数:


人生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一个选择的过程,随着年龄段的增长,我们开始思考每一个选择意味着什么,也开始学会肩负起每一个选择背后的责任与担当。

进入大学之前,可能大部分人的生活模式都是“父母包办一切”,来到大学意味着生活模式已经开始向“我的青春我做主”转变了。四年前自己填报志愿时,填了6所学校只有北师大珠海分校是自己选的,最后也就来了这里,这也算是随了自己的愿了,唯独发现自己被调剂到一个在选择专业时见都没见过的专业——社会工作。班上大部分同学也都是被调剂的,因此开学之后一些同学已经开始忙着准备转专业。转专业也就成为进入大学之后面临的第一个重要选择。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时没有过一点要从社工专业转出去的念头。自己当时的想法很简答:第一,社工专业是学校新开设的专业,尽管新生事物可能会有很多不确定性,但也正因为这种不确定性让它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第二,目前全国开设社工专业的高校并不多,与其选择一个大家都有的专业,倒不如另辟蹊径以寻求突破口。因此我选择了坚守。

选择了坚守,那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是生活在梦寐以求的大学象牙塔里,还是逼着自己走出去?前面十几年的生活是一成不变的,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也仅仅来自于师长,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独立见解的大学生,于是我选择了后者。大一时恰逢学校推行服务型学习的教学模式,自己也借着这个机会开始走上了社会服务之路。当时自己在珠海梅华街道富华社区成立了一个规模为20人的社区服务型学习小组,并担任组长。每个周末都要带领组员坐2个小时的公车去到社区中,从一线接触社区生活,开始进行田野调查的尝试。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与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处理好关系,还要协调组员个人时间和处理随时可能出现的情绪,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真正操作起来还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半年后自己顺利地完成了这些工作,也在这里建立起了自信。

随之而来就是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如何度过这个暑假又成为一个选择。因为有了在富华社区的田野调查经验,自己希望能够参与更多的与此相关的活动,增强自己在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方面的能力,所以我选择了申请首届青年社会领袖田野营。田野营在全球公开招募20名营员,这一届最后入选的大部分营员都是国内外名校的大学生,如牛津、台湾大学等等,能够与这样一群人结伴而行,这让我更加自信了。就这样我在云南黑井古镇度过了2010年的夏天。那是一个转了两趟火车,再转乡村小巴,再转小马车才能到的地方,就在这个群山环绕的小镇里自己跟一群有着各种令人惊叹的人生经历的学术男和学术女打成一片。除了收获了与一群牛人的深厚营友情谊之外,更让我发现了原来在自己常年生活的生活圈之外,还有自己从未见过的天空和夜晚,在这样的氛围下,突然发现自己充满了突破自我的勇气和能量。田野营的经历让我更加相信,真正的大学生活不应该把自己局限在固定的地域和领域中,多点走出去会有全新的人生体验。诚如香港知名文化人梁文道先生对青年社会领袖的定义:“不被任何既定身份所捆绑,了解与自己不同的人并知道如何与之相处,对知识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具有反思自己生命的能力。”

有了田野营的经历之后,我做出了另外一个重要的选择——推动社会工作协会的建设,这也是在学生社团方面自己的选择。既然选择留在了这个专业,那就应该做点什么?至少应该让全校师生知道学校里还有“社会工作”这么一个专业,还有这么一批学生。发展专业协会无非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方法,自此自己就与社协相伴走到了大三结束,前后整整两年时间,出任了社协首届内阁(辅仁阁)与第二届内阁(雅礼阁)总干事。两年里带着两届内阁的同学们摸爬滚打,积极到港澳广深交流访问、创立全校“社工节”系列活动、举办社工专业迎新营、筹办社协周年庆典晚会、建立三支专业服务队。由此将社协从几十人的院级社团成功打造成为会员人数超过500人,涵盖全校15个院部所有专业的校级公益类社团,并在2012年全校星级社团评比中创下建校以来的大满贯记录(11个单项奖荣获9个)。社协也从而成为联系师生的纽带、专业展示的窗口和专业实践的平台,社工与社协从此在全校师生口中口口相传。社协的经历让我更加清楚,学会懂得发声而让旁人知道你的存在和价值,这是作为一名具有独立人格的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

在推动社工协会发展的过程中给自己又开始思考,北师大珠海分校社工协会只是全省十几所高校社工协会中年轻的一员,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站稳脚跟成为摆在眼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于是自己又做了另外一个选择,让北师大珠海分校社工协会走出去。于是在2011年世界社工日期间召集举办首届珠三角高校社会工作学生团体发展论坛,论坛上建立了珠三角高校社会工作学生团体联席会议制度,确定了北师大珠海分校社工协会为秘书长单位,自己也出任轮值主席。另外,还建立了一赛一评一论坛的机制,即每年世界社工日期间都会举办珠三角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大赛、优秀社工案例分析大赛以及珠三角高校社会工作学生团体发展论坛。如此一来确立了北师大珠海分校社工专业和社工协会在珠三角地区社工领域的地位,更重要的是通过联席会议的平台,高校社工学生的声音也由此进入了政府决策的环节,2013年广东省“岭南社工宣传周”珠海分会场中正式增加了高校系列活动。正式不安于现状的心促使我们去创造改变。

目前法政学院社工专业的培养模式可以概括为“陆台合办”,即是大三可赴台湾静宜大学学习一年,但自己在大二结束前已经以社工协会负责人的身份参选并成功当选校社团联合会副主席,大三去不去台湾成为另一个重要的选择。实话说,在此之前自己并没有加入校社联,参选副主席只是希望打破校社联"大一做干事,大二升部长,大三选主席"这种看似正常却不合理的晋升机制。校社联的产生本身就是依托众多社团的存在,每个社团作为其成员单位,理应具有合法席位,也就是各个社团负责人都有权利通过参选社联主席参与社联的日常工作。苦苦思索之后自己再一次选择留下来,觉得既然当初选择了参选并因为得到了各个社团的支持而成功当选,自己应该对当时参选的行为负责,这是一个态度的问题,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正如在社工协会选择伙伴时更看重态度而非能力高低。

作为一名法政学子,应该具备基本的公平与民主意识。不管法学、社工抑或行管专业,都为遭受不公的社群争取公平待遇而努力。得益于法政学院老师们对于学生工作的支持,使得法政学院学生会成为华南地区为数不多实行民主普选制的学生会,这是学院为学生提供的一个体验校园民主的平台。大二时自己凭着对学生自治的热情做出另一个选择,参选法政学院学生会代表会主任,成功当选之后开始了民主与自治的实践。期间组织代表会全体代表进行议事规则的学习,按照章程进行各项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还主持了法政学院学生会自实行议行分立以后首个主席团罢免案。这种体验难能可贵,因为在中国大陆的政治环境中这种事情是不可想象的。

大学四年里自己选择不同性质的单位去实习,前后一共将近有一年的时间在实习。有政府部门,也有社会组织,大二暑假在广东省扶贫办,大三暑假在珠海团市委,大四分别在珠海市社工协会和珠海市总工会。每一次的实习经历都能更加看清楚自己的心,不少人可能也是一开始就认定自己以后要走哪条路,但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发现最适合自己的是什么。从我实习的时间来看,可以发现要不就是假期要不就是大四比较空闲的时候,这正是我想表达的:认真上课之外,不要让自己闲着,尽管去折腾吧,毕竟我们还年轻。

随着一个又一个的选择,自己的本科生涯悄然落幕了。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一位师长跟我说过的一番话:“大一是探索、大二是蓄力、大三是飞跃、大四是翱翔。”自己已然长大,在每一个阶段认真做出选择并为之努力,这也是蜕变的过程。

最后,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与大家共勉。

个人简介:

伍锦松,09级社会工作专业,校级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团干部、校级社会工作奖学金、Google校园公益之星,在校期间曾两度担任社工协会总干事、院学生会代表会主任、院学生组织联席会议主席、校社联副主席、珠三角高校社会工作学生团体联席会议轮值主席,毕业后免试保荐至澳门科技大学攻读慈善与公益管理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