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成明教授在《论人民主权与公民的民主权利〉中写道,“民主是民有、民享和民治的有机统一。因此,民主不仅是一种包括主权在民的国体和共和制政体在内的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种议事和决策的程序和规则。”“民主过程的本质就是参与决策。民主社会中任何成员都不能保证他在参与的争执中一定稳占上风,但可以肯定(如果是真正的民主)他能公正地享有一份决策权。”而《公民常识》中讲,如果实现民主,必然要有一整套原则性的制度架构,包括司法独立,行政机关的首脑和立法机构必须是由定期的、普遍的、自由而公正的选择产生。学校管理层中是否存在民主并不是今天所要谈论的话题,学校管理层之于学生这一群体,就是一种完全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除非出现暴乱,学生的意见绝不可能影响到管理层人员的任命和重大决策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所实现的民主,就只能是权力许可下的民主,任何站在全力对立面的民主或者在掌权人看来显得过分的要求都会被无情的抹杀。
具体的回到这次活动中来看。暂时忘记令人寒心的“小黑箱”,投票本应是民主的,没有人要求你必须投哪一组内阁,但是仅仅在投票上的民主就否定了这个学院对于学生就是民主的!如果是民主的,那么依照法律的精神我们对于掌权者提出任何合理的怀疑都是无可剥夺的权利,让我们站在掌权者的角度想一想,他应该会考虑什么呢?让我们来对被选方案作一次民主投票,在我们的头脑中建立起学院是很民主的影像,这正是掌权者的得意算盘。事实也的确实如此。关键的是,在最后决策的过程中,有没有一种制度来保证学生的的投票能对最后的结果产生影响,能产生多大的影响,有没有一种渠道把这种影响表露出来并反馈给学生?而现实的情况是这一切都取决于掌权者的意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仅仅是对方案作一次审美观察和对选举人的比较。你说,这就是民主吗?
再往下想,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它到底要拥有什么程度的民主才能算是民主?曾经有一种说法,”中国大多数人太落后,不适合实行民主。”但是当欧美国家在两三百年前实行民主的时候,他们不知要比今天的中国人落后多少倍,但是他们都成功地实行了民主。那么类似的,有人会想,学生的认知有限,专业知识也不够,他们所能享有的民主也必定要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所以出现了“院老师(注意,不是学生)直接忽视了与会代表要求废除团委和学生会席位的抗议,就抗议做出三点解释:第一,之所以设立特别席次,是因为学生会、团委是不同的利益团体。第二,告诉大家不必把这个看得太重。第三,特别席次的设立,是因为有关负责人(注意,不是代表,而是负责人),对学生工作认识更深刻,是普通学生代表无法比拟的。”
学院肯定会说这是为学生会更好着想,但是作为法政人的我们还需要学院如此这般操心吗?说白了,学院的用意就是篡夺民主胜利的果实,学院可以说我有制度在这里是你不遵守,所以出事了就不要来找我。其实在这种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学院强制性地把一种权力赋予学生代表,长久之下必然会多少在学生的头脑中行成对权力的向往,而这样的一种权力意味着约束和强制,这显然是和民主相违背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学校里发生的几个小事情。学院说停电就停电,说停水就停水,说不搬宿舍就不搬宿舍,你就那么相信每次都是因为电路维修?有没有制度来保障学生享有足够的知情权?你是否认为,学校其实做得很不错?在民主的阐述下,政府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政府为人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所以人民关心的不应该是如何歌颂政府的伟大,而是关注政府有没有高效率地在为人民服务,政府为什么不可以做得更好。那么同样,学校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在科学的定义下学校的作为是否是高效率的,在和其他高校的横向比较下,学校是否可以做得更好,如此等等。这些,才是产生民主的基石。而这些,我们有吗?(转自阳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