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世界的经济版图上,有这样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些经济发达、竞争力强的国家大都位于纬度较高、四季分明、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特别是北欧五国芬兰、瑞典、丹麦、挪威和冰岛,从气候来讲,每年有半年是冰天雪地的冬季;从地理位置看,僻处于欧洲一角。它们发展经济的先天条件并不好,甚至还有点恶劣,但经济发展水平在欧洲乃至全球却名列前茅。世界经济论坛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芬兰、瑞典、丹麦分别位居第二、三、四名,挪威和冰岛分列第十二、十四名。一般来说,南方地区拥有适宜农业等传统产业发展的温暖气候,也具备工商业和金融业“24小时营业”的条件以及众多的人口和规模化市场,应该更有条件发展经济。但现实情况却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北欧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形成,并不源于其历史和自然生态,而更多的是自觉利用了现代产业和科技发展所提供的机遇。其中,实施义务教育、建立行业协会、促进研发和创新、努力把握“全球机遇”,是有普遍意义的重要经验。
在14世纪以前,与南欧相比,欧洲北部显得更为贫穷和落后。15世纪—16世纪,在地理大发现和拓展海外殖民地的过程中,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相继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强国。随后,在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北部宗教改革和以英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北欧、西欧逐渐获得思想、政治、文化和科学的大发展,开始处于欧洲经济、技术和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在近代欧洲的经济发展中,南欧落后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在新的科技和贸易革命中选择了传统经济模式,以期通过控制香料、蔗糖等传统贸易获利。而英国、德国及北欧等国则选择了新兴资本主义发展模式,通过科技和生产的跳跃性发展,取得了产业科技和经济贸易上的优势。
地偏人稀以及自然条件和传统资源的局限,使北欧国家很早就重视人的资源,重视围绕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提升开展教育及研发活动。在教育上,北欧是世界上最早推行义务教育制的地区。早在1842年,瑞典就开始实施这项意义重大的国策,激励、督促和帮助国民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增强自信。在研发上,自100多年前瑞典发明家诺贝尔捐出财产设立诺贝尔奖以来,北欧在研发与创新上的投入持续得到强化。北欧号称工程师之国,人均专利申请数量位居世界前列。政府、高校、企业乃至普通民众笃信:在地广人稀、气候寒冷的地区,唯有勤劳工作和发明创造,才能取得技术和产业优势,实现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北欧国家的研发投入一直高于全球和欧盟的平均值。
作为高水平教育和研发的有效补充和配套措施,北欧五国的科技和产业界一直重视并积极推动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协作,力争在创意设计以及科技、艺术与市场的结合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成立于1845年的瑞典工业设计协会,是全球最早的手工艺行业和创意交流组织;成立于1875年的芬兰手工艺和设计协会,在促进国内外工程师、设计师与制造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挪威,许多半官方或民间组织致力于形成全国范围的信息和创新服务网络。有的行业组织还同政府驻外机构合作,将行业信息和科技创新的服务网络延伸到世界各地。
北欧国家还着力发展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这成为其取得竞争优势的突破口。北欧的进出口贸易依存度一直明显高于英美和欧盟的平均水平。北欧国家特别重视培育具有全球经营能力和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从而在一些产业领域形成了显著而持久的竞争优势。
(本文系东北师范大学投资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