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七
活动时间:2004年12月19日晚7点
活动地点:乐育楼B307法政学院办公室
论坛主题:“潜规则”的经济学分析
参加人员:学院八位老师和若干旁听的本院学生
讨论内容:
本次主题发言人罗昌瀚老师首先界定了“潜规则”的概 念。潜规则的本意是指中国历史上官场行为中的一些未必成文却很有约束力的稳定的内 部规则。历史学者吴思在其著作《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中概括了这一概念 。经济学中对“潜规则”的研究很不深入。在以凡伯伦和康芒斯为代表的老制度学派那 里,制度对应于个人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是作为一个抽象的规则而存在。新制度学派的 诺斯虽然区分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但是他对非正式制度的分析并未深入,尤其没 有注意到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分歧和斗争。潜规则是一种非正式制度,但它对 正式制度(显规则)是一种或明或暗的违反和破坏。 潜规则为什么会存在?发言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显规则违背了所有人或大 部分人的基本特性;显规则留下太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同时又缺乏监督,为潜规则的出现 留下了余地;组织内部信息不对称和力量不平衡,使潜规则的产生成为可能。 接着,发言人利用经济学中演化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潜规则的产生和延续。发现 了三个有趣的结论。首先,在群体的整体理性都达不到完美的情况下,理性层次较高的 群体反而有更大的概率达到一个效率较低的均衡结果。其次,潜规则与初始条件之间的 关系很敏感。最后,潜规则的发展有一个强烈的自加强机制。单个博弈方是否选择潜规 则的行为,决定于其周围的人的行动。也就是说,如果在 期选择潜规则的人越多,那 么在 期潜规则就扩展得越快,反之亦然。这个自加强机制使初始条件在制度的选择中 更为重要。换言之,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治理潜规则是很具有战略意义的。如果大部分 博弈方都采用了潜规则,那么要想一夜之间有个彻底的改变,是不符合现实的。在某种 意义上说,渐进和缓慢演化是事物发展的常态。明智的方式是,通过改变博弈方的支付 矩阵,培育新的显规则,慢慢蚕食潜规则的发挥空间,直至消灭和取代之。 总之,正式制度的设计,不能从抽象的道德观念和理想主义出发,必须顾及现实和 真实的人性。即使显形规则有其合理性,如果留给执行者的自由裁量空间过大同时又缺 乏监督,就会给潜规则的滋生留下很大的余地。另外,组织内部各个阶层的力量对比如 果失衡,也很容易引起潜规则的公然盛行,信息不对称又会加剧这种趋势。为了扭转这 种失衡,在组织内部引进新的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对潜规则的演化博弈分析也说明了 这一点。引入一种新的机制,或者是市场,或者是奖惩,都会改变潜规则中博弈方的收 益预期,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各方对潜规则和显规则的选择。同时演化博弈分析还告诉我 们,潜规则的扩散与初始条件之间有非常敏感的关系,同时潜规则一旦产生,就有一种 强烈的自加强趋势,这就提示我们,要缩小或者消灭潜规则,应该有一种渐进的思路, 通过改进显规则,引进新的机制,慢慢改变潜规则的生态环境,最后达到显规则真正得 到贯彻的目标。 参加论坛的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傅卞强老师和韩志明老师质疑“潜规则”这 个概念本身的合理性,认为它并没有带来知识上和认识上的增量。沈小明老师也从法律 类型划分的角度支持了傅沈两位的观点。薛金礼老师提出“潜规则”与哈耶克的内部规 则和自发秩序之间是否有相同之处,沈友军老师给出了精彩的回答,对这两个概念之间 的异同作了很好的概括。在讨论中,大家还结合实际,对“潜规则”在现实中的种种体 现进行了尖锐的评论和深刻的分析。
(罗昌瀚整理)